摘要:期間,我們協調扶貧資金二百多萬元,先后建設和整修了800余平米的村部辦公場所、和高檔幸福大院,成立并啟動了“暖心林果專業種植合作社”、“王營村電子商務合作社”,引進鄭州豐達門窗廠生產線一條,建立了果蔬制筐廠村辦企業和40kw光伏發電各一座,實現了部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在...
趙書理,男,河南省西峽縣煙草局職工, 2017年3月7日,單位的黨支部一致決定,派我駐王營村擔任第一書記。作為受黨教育多年的干部,我沒有猶豫和退縮。第二天我便馬不停蹄地進了村,怎么也想不到我面對的竟然是“做飯沒有鍋,辦公沒有桌;開會沒有房,睡覺沒有床”的荒涼景象,村兩委辦公是借住在小學院內的一間教室里。村委的賬面上不僅沒有一分錢,而且外債竟高達十幾萬元。
走訪座談察民情。為了找準貧困的癥結,半個月內,我雙腳丈量了王營村573戶12個村民小組2036人,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117人的重點人群。全村耕地面積2915畝,山坡面積8610畝,林地面積600畝。區域面積雖然大,但沒有支柱產業。每天的走訪座談和生活點滴,我都一一記錄下來。五年來,我的工作日記已經記滿了厚厚10余本。
對癥下藥拔窮根。癥結找準了,我協同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,放棄了節假日和星期天,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到重點工作考核內容中。我和村“兩委”干部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。每天總是想著明天做什么?效果會怎么樣?群眾認可嗎?為了進一步搞好這項工作,我們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組成的扶貧監委會,幫扶成效好不好?扶貧工作精準不精準?由村民說了算,我們的做法得到了絕大多數村民的好評,普遍認為我這個第一書記還行!
變化最大的是建檔戶王丙戌家,他全家四口人,兩個多重殘疾人,生活都不能自理,更別說勞動致富了。老王就這樣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地圍著鍋臺轉,圍著病床轉,衣食無著落,生活極其艱難。我第一時間向局領導作了匯報,在領導的支持鼓動下,我局干部職工踴躍捐款捐物,并成立了由黨員組成的“愛心小組”,不定期的到他家進行心理疏導和幫扶。截至目前,王丙戌由最初的傳統種植小麥玉米,發展到現如今飼養肉鵝一千余只。家庭收入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!不僅衣食無憂,而且出門還開上了嶄新的老年代步車?,F在,老王逢人便講:是共產黨讓我又過上了幸福生活!
真情幫扶暖民心。2018年1月5日,小寒,星期五。那天夜里一場大雪鋪天蓋地,一大早我立即與村干部一起逐戶排查危房和險情。連續一整天的工作結束后,我剛回到村部,建檔戶屈先苗就闖了進來,她丈夫早逝,一個人帶著兩個學生,日子十分艱難。她幾乎是帶著哭腔喊道:“趙書記,趙書記,剛才學校老師來電話說,俺娃兒在學校發高燒還不停的嘔吐……”沒等她的話說完,我就抓起車鑰匙,拉著她趕到學校,接上孩子后又趕到醫院,直到孩子退燒我才離開。第二天,屈先苗把二斤香油送到了村部對我表示感謝,在付款無望的情況下,我只好收下,然后用透明膠帶緊緊地粘牢了瓶嘴兒,存放在村部我的住室(后來我委托學校的老師把錢換成學習用品交給了她的孩子)。我暗自發誓,那瓶油我將珍藏到永遠,因為一看見它,就更加激發了我為群眾服好務的動力。
堅守崗位礪初心。記得剛任第一書記的幾天里,我向任村支書四十余年的老父親請教,父親認真地看著我好一陣子,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話:“忠誠為黨、務實為民。”沒成想,這句話竟成了我們父子倆最后的訣別。
2017年4月30日,父親因突發腦出血被送進重癥監護室。而那時,我還遠在四十公里外的村子里,待我匆忙趕到父親身邊的時候,老人家已經離開了人世。我是父親唯一的兒子,父親的離世成了我一生的遺憾和永遠無法抹去的痛。父親雖然走了,但他老人家叮嚀我的話言猶在耳。五年來,一千多個日日夜夜,為了早日帶領老鄉們脫貧致富,我連續五年放棄了每年二十余天的帶薪休假,始終堅守在崗位上,初心和使命始終沒有改變。
2020年的年初,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肆虐了華夏大地。我于1月28日返回工作崗位,與廣大黨員干部一道,戰斗在執勤卡點,一直堅守了三十多天,沒有脫崗離崗,更沒有回過近在咫尺的家。
我在工作日記中這樣寫道:如果不是疫情,或許你我的心情就不會如此沉重;如果真的需要犧牲,那么我決不是一名逃兵;如果不是疫情,或許這個春節我們依然是燈綠酒紅;如果不是疫情,或許我們早就踐行了那個約定,背起行囊帶著家人,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遠行……然而,為了守護萬家燈火的光明,為了迎接東方的那一抹彩虹,每個卡口都有你我堅守的身影!
扶貧結出豐碩果。五年來的共同努力,王營村的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,安全飲水,村組道路硬化等硬性指標均達到百分之百,已于2019年從貧困村光榮出列。期間,我們協調扶貧資金二百多萬元,先后建設和整修了800余平米的村部辦公場所、和高檔幸福大院,成立并啟動了“暖心林果專業種植合作社”、“王營村電子商務合作社”,引進鄭州豐達門窗廠生產線一條,建立了果蔬制筐廠村辦企業和40kw光伏發電各一座,實現了部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。我們在提高群眾幸福感和收入的基礎上,壯大村集體經濟也有了質的飛躍,村里不僅還清了外債,而并且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了八萬余元。
五年來的駐村工作,不僅陶冶了我的情操,研磨了我的意志,而且豐富了我的閱歷,蕩滌了我的靈魂,完美了我的人生。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,我很慶幸自己能趕上這個偉大的時代,能投身到脫貧攻堅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,能加入到全國十九萬五千名第一書記這支隊伍中,能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,感到無上榮光!
不負韶華,砥礪前行。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有著一個響亮和光榮的名字——第一書記?。ㄎ鲘{委組織部駐村辦 董久照)